廣東
1~8月78家陶衛企業因環保被罰
罰款金額共計逾600萬元
近日,生態環境部向媒體通報各地2019年1-6月環境行政處罰案件。根據通報,2019年1-6月全國共下達處罰決定書63744份,罰款金額為46.33億元,案件平均罰款金額7.27萬元。廣東省行政處罰罰款金額排名全國第一,佛山市行政處罰罰款金額排名全國地市第六。
而日前,《陶瓷信息》記者從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公眾網,以及佛山、肇慶、清遠、潮州等各地生態環境局網站統計獲悉,2019年1~8月廣東省共有78家陶瓷、衛浴及陶瓷原料企業因環境違法被處罰,共處罰金逾600萬元,平均罰款金額7.7萬元。
從處罰力度來看,肇慶市建陶企業被罰數量最多、金額最大,這也從側面印證肇慶市對陶瓷產業的巡查力度之嚴。從企業層面分析,處罰金額最高的企業達50萬元。在違法項目中,違反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企業最多,違反大氣污染防治管理制度被處罰的金額最大……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廣東省環境違法陶企數量同比2018、2017年顯著增加,且處罰力度更大。這充分說明,廣東省環保的持續加碼,以及環保標準、要求的日趨提高。
佛山 :15家陶衛企業被罰逾百萬元
佛山市今年來對工業企業的檢查力度再次加碼。據佛山生態環境局消息,僅2019年一季度,佛山市就現場檢查企業9973廠次,立案處理企業324宗,罰款金額約3108.63萬元,全市移交公安機關涉嫌環境犯罪案件10宗,刑拘16人。
在建陶及衛生潔具行業,今年來佛山共有15家陶衛企業遭環境行政處罰,共處罰金約110萬元。其中涉及陶瓷加工廠7家,均位于禪城區,被罰原因均為“違反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未報批驗收擅自建設、投產。不過被罰金額均不高,7家企業合計2.761萬元。
衛浴潔具企業是被罰的“重災區”,共有8家企業被重罰,總罰款金額超過105萬元。被罰原因包括:未報批驗收擅自建設、投產,存在大氣污染、固體廢物污染問題,以及環保配套設施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即投入生產等問題。
此外,在今年四月份,佛山市生態環境局開展的“廣佛跨界流域工業污染源專項執法行動”中,位于獅山鎮的兩家衛浴企業涉嫌存在廢氣和粉塵處理設施不完善、噴淋廢水溢出直排等情況,其中一家衛浴企業的打磨廢水、噴漆廢氣未經處理直接排放。
《陶瓷信息》記者注意到,截止2019年8月底,佛山今年因環境問題被罰款的衛生潔具企業數量已超過去年全年,且處罰金額更大,證明今年來佛山環保檢查力度更大、處罰更重。
潮州:28家陶企被罰116.185萬元
今年來,潮州市共有28家陶瓷、衛浴及陶瓷原料企業存在環境違法行為,均位于潮州市潮安區,28家企業共處罰金116.185萬元。違法原因主要集中于違反建設項目“三同時”及驗收制度、違反水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兩大問題。
其中,有23家企業因為“違反建設項目‘三同時’及驗收制度”被處罰3萬元,有4家企業因為“違反水污染防治管理制度”被處罰7~15萬元。
潮州市潮安區朝陽陶瓷工藝有限公司是潮州市今年來被罰最重的企業,今年1月份,潮安區生態環境局檢查發現該公司存在廢水污染防治設施沒有運行,廢水通過2條排水溝直接向村排污溝排放等問題,處罰款15萬元。
此外,潮州市潮安區鳳塘宜德陶瓷原料廠,被查出存在沒有將生產廢水循環回用于生產,將壓泥機壓濾水通過廠區排污溝向外排入生產污水總沉淀池后排放的行為,處罰款12萬元。
數據顯示,2018全年,潮州市潮安區僅9家陶瓷企業被查出存在環境違法行為,而今年潮州市加強了環保執法,被查處的企業數量顯著增多。
清遠:6家陶瓷企業被罰113萬元
2019年,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清遠市全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組織開展2019年陶瓷行業環保專項執法行動,重點對陶瓷企業污染防治情況、在線監控設施的運行情況、廢氣排放情況等開展現場執法檢查及廢氣排放監測。
根據公告信息,2019年清遠市共有6家陶企因為“違法大氣污染防治管理制度”,被處罰共計113萬元,被罰企業多數是因為“噴霧塔、窯爐等排放口被檢查出廢氣排放濃度超標”。
其中,清遠市新金山陶瓷、清遠市萬豪特陶瓷、清遠市寶仕馬陶瓷先后被檢測到噴霧塔廢氣排放口顆粒物折算濃度分別為34.3mg/m³、>48mg/m³、50.3mg/m³,均超過《陶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25464-2010)中標準限值30mg/m³,分別超標0.14倍、大于0.6倍和約0.67倍。
根據清遠市生態環境局公布的信息顯示,清遠市雋億陶瓷在面對執法監督檢查時,窯爐生產線正常生產,但窯爐生產線車間原已經責令拆除的廢氣排煙管道重新用鋁皮包封,重新設置了一個廢氣排放口,連接該排煙管道其中一個風機已經拆除,另一個風機現場檢查時未開啟。
《陶瓷信息》記者獲悉,在清遠市近年來對陶瓷企業的環境行政處罰中,2016年有1家陶企,2017年無陶企,2018年有2家陶企,且處罰金額均不高。從違法企業數量及處罰金額來看,2019年清遠市對環保的巡查力度與處罰力度越來越大。
江門、中山、東莞、茂名:
9家陶衛企業被處罰105萬元
2019年,江門市環保治理力度空前,并印發了《江門市2019年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行業企業信息雙公開工作方案及“雙公開”清單》的通知,該清單共涉及廢氣高排放陶瓷企業12家,并規定要加快推進市區主城區陶瓷等重污染行業淘汰搬遷工作;9月底前,完成陶瓷企業污染物排放提標升級改造工作,且核定排污總量時將氮氧化物排放濃度收嚴到100mg/m³。
在江門市2019年環境違法被處罰的陶衛企業中,違法項目涵蓋水、大氣、固廢、未批先建等多種類。針對這些違法行為,江門市生態環境局立即發出了責改通知。
肇慶:20家陶企被罰165萬元
2019年,肇慶市針對陶瓷行業的環保整治動作頻頻,并以最嚴整治措施推動陶瓷企業改造升級和退出轉型,其中“煤改氣”政策、鼓勵異地搬遷等頗受行業關注。
同時,肇慶市多次對全市重點排污企業進行突擊檢查,持續加大環境監管力度,加密日常巡查和夜查頻次,從重從快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如,今年3月25日夜晚,肇慶市生態環境局鼎湖分局對轄區內的陶瓷、印染和化工等十多家企業進行夜間執法檢查。檢查發現,部分陶瓷企業存在露天堆放原料、揚塵管控不規范、固廢處置不規范等問題。
在此雷霆手段之下,肇慶市環境違法建陶生產企業數量居全省之首,被罰金額亦最多。據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公眾網數據顯示,2019年來,肇慶市共有20家建陶及陶瓷原料企業因環境違法被罰,主要集中于高要區和四會市。其中,建陶企業15家,陶瓷原料企業5家,合計被罰金額達165萬元,并有建陶及陶瓷原料企業在一年內多次被罰。
另外,肇慶市陶企被查出的環境違法項目類別最多,包括未采取集中收集處理、密閉等措施,控制、減少粉塵和氣態污染物排放;對不能密閉的易產生揚塵的物料,未采取有效覆蓋措施防治揚塵污染;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超標;擅自處理危險廢物,私設廢水排污口;對危險廢物的的收集、貯存,未設置危險廢物識別標志;未報批驗收擅自建設、投產等。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肇慶市環境違法企業數量呈幾何級增長。數據顯示,在2018年及以前,全市累計共有10家陶企因環境違法被罰,而2019年僅前8個月,就有20家陶瓷企業被罰。
在肇慶市生態環境局巡查過程中,肇慶市金成陶瓷脫硫塔廢氣排放口二氧化硫折算后排放濃度平均值為35mg/m³,超標0.17倍;四會市明治陶瓷原料有限公司部分生產廢氣直接從旋轉窯爐連接處無組織排放到外環境;四會市中正陶瓷煤氣生產過程產生的危廢煤焦油(HW11)未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申報。
此外,還有多家陶瓷企業因為噴霧塔廢氣排放濃度超標,原料露天堆放、抑塵措施不完善,沒有設置危險廢物倉庫,水煤漿爐渣露天堆放等問題被處罰和責令整改。
山東
1-9月12家陶企因環保被罰
罰款金額共計895000元
淄博:6家陶企被罰70萬元
近日,《陶瓷信息》記者在淄博市生態環境局整理發現,2019年淄博產區共有6家陶企因環保被罰,罰款金額共計70萬元。
在公布的處罰通告中,有陶企因未按照環評審批要求建設和統一廢氣排放口被處罰;除此之外,有陶企因干燥塔布袋除塵器收塵方式改變,無抑塵措施,喂料機投料時粉塵收集不完全,料場噴淋灑水設施在裝卸車時未運行,導致粉塵無組織排放,為此被處以20萬元罰款。
另外,淄博還有2家陶企,因SCR脫硝系統和SNCR脫硝系統均未運行,致使其煙氣未經過脫硝直接外排,且窯爐煙道入脫硫前煙氣存在跑冒現象,且混合煙道的布袋除塵器振打系統未運行,導致布袋除塵器不能正常運行,分別被處以20萬元罰款。
還有兩家陶企在6月24日的檢查中因包裝車間打包機打包和貼膜機貼膜時產生的有機廢氣未按規定要求安裝吸收處理設施,有機廢氣直排,現場有異味,分別罰款2萬元。
臨沂:7月份6家陶企被罰195000元
相對于淄博產區,臨沂產區雖然2019年陶瓷企業環境違法案件較多,但綜合來看,環境違法情節較輕、處罰力度也相對較輕。
2019年3月8日,臨沂市生態環境局對多家建陶企業進行調查,共有9家陶企根據在線監測數據顯示干燥塔未停產,未落實《關于發布羅莊區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啟動II級應急響應的通知》,因此決定對這9家陶企的1個干燥塔進行查封,查封期限10日、20日不等。到3月15日左右,臨沂市生態環境局公布,對上述企業解除查封。
7月,臨沂市又公布了6起陶企環保違法案件,違法項目類別主要包括擅自傾倒、堆放、丟棄、遺撒瓷磚渣子等固體物體;瓷磚生產線項目運行過程中產生不符合經批準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情形,未組織開展環境影響后評價;生產噪音超過《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揮發性有機廢氣直排;物料大棚內噴淋設施未啟用,未采取清掃、灑水等措施;未采取密閉、遮蓋、清掃、灑水等措施,減少內部物料的堆存、傳輸、裝卸等環節產生的粉塵和氣態污染物的排放等。
對此,臨沂市生態環境局分別對上述案件作出處罰決定,罰款金額共計195000元。
陜西
20余家陶企遭環保處罰
今年3月份,寶雞市生態環境局對轄區內的萬寶隆、宏康、錦泰、申博、粵特、金色陽光等12家陶瓷企業下達了行政處罰決定書,累計罰款20余萬元。
從下達的處罰決定書可以看出,陶瓷企業的環保違法事項主要包括球磨機上料口無除塵設施,生產過程粉塵無組織排放,原料、爐渣露天堆放,煤氣發生爐上料口未密閉,煤棚未建設噴淋設施;在線監測設備無全程標定功能、廠區管理不規范,存在跑冒滴漏等。
5月份,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陜西省反饋“回頭看”及專項督察情況,明確指出,陜西省對關中地區陶瓷行業污染治理重視不夠、要求不嚴,現有陶瓷企業污染治理水平較低,無組織排放嚴重。
7月份,生態環境部通報了陜西省渭南市問題清單,彩美陶瓷企業由于廠區臟亂差,地面積塵嚴重而遭到點名通報。杰力特種瓷研制有限責任公司,按照環評建設沉淀池,未對生產廢水進行循環利用,廢渣亂堆亂放遭遇通報。